制造业,是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广东,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强省目标,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涌现出一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制造业企业。今天我们聚焦广东优势产业和重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探寻广东制造业当家,聚力高质量发展,“粤造粤好”的实践和发展趋势。
广东已连续多年蝉联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第一大省,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制造业。时代在变,广东产业升级的脚步始终向前。如今,先进制造业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已高达55.1%,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8.7%,约是全国的两倍。创新已成为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动力。
广东是全国最大、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和创新高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全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首。总部在深圳的鹏鼎控股,连续6年位列全球最大PCB生产企业。副总经理兼董秘周红表示,信息产业技术迭代非常快,企业必需以超前储备适应或引领信息技术发展才能保持领先。
鹏鼎控股副总经理兼董秘周红:在消费电子领域,其实技术的迭代,特别是信息产业技术迭代是非常快的。公司首先是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每一年我们大概是营收的5%左右投在研发上。
第一个阶段我们是配合客户。就是实现用户在生产、量产过程中的需求,我们有意研发。
第二个阶段是超越客户的要求。我们会跟客户去研发下代、下下代的产品,做未来的技术储备。
第三个阶段,我们还会跟高校合作,去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和代表未来PCB发展趋势的一些研究。
公司跟国内外的顶尖级的客户都有深度的技术合作,在客户开发未来产品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公司都是深度参与的。
另外公司也跟国内(包括台湾、香港)一些著名的高校都有产学研的合作。公司会根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题,跟这些高校确定未来的课题研究,包括材料的研究、制程的研究。总体来说,不断地提升公司在整个PCB行业的技术领先能力。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是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在广州市黄埔区的视源股份,以液晶电视主控板卡业务起家,重视创新,深耕技术,逐渐成长为拥有三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制造业企业。2018年习曾视察视源股份,如今5年时间过去,视源股份研发投入逐年稳步提升,不断拓展新业务、新方向。
视源股份董事会秘书费威:习在2018年10月份到视源视察,给了我们很多嘱托。过去几年,我们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之下,一直秉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持续提升我们在液晶显示主控板卡、智能交互平板等领域的全球领头羊,并不断拓展新业务和新方向。
公司内部设置了“三院一站”,包括中央研究院、中央工程院、创新设计院以及博士后工作站,汇聚上百位国内外专业博士与资深专家,不断驱动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升级迭代,并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依托于我们的创新科研能力,截至去年年底,企业具有授权专利8,0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800多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3,000多件。公司现已掌握显示、交互控制和连接、语音等产业核心技术,同时积极布局AI、视觉计算、语音信号信息处理、触觉技术、空间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研究,为公司发展构建更多的技术壁垒。
不仅如此,公司积极践行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社会责任,贡献技术经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并牵头编制《交互平板触控系统技术规范》,填补行业空白,不遗余力地引导和推动行业朝着前沿、存在竞争力的技术方向发展。
研发创新不仅助力企业占领制造高地,而且突破技术障碍和生产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白云电气集团从1979年打铁起步,历经三代人、四十多年的转型升级,慢慢成长为电力装备制造的全国领军企业之一,获得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填补国内空白。
白云电气集团副总经理程咏斌:这些年围绕特高压我们有核心的几大拳头技术产品。
首先在特高压的绝缘技术方面,我们有特高压的绝缘子、特高压的套管等等,都属于解决“卡脖子”的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特高压工程。
第二,在特高压的变电站里面,我们有电容器。尤其是直流支撑的电容器这些领域,也解决了很多属于国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
第三,在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问题上,要通过直流输电,那么就有直流变电站、直流换流阀。我们以压接式的国产化的IGBT为基础的直流换流阀技术,被列入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那么第二个方面,我们在特高压的工程非常多。基本上国家的所有特高压的交流和特高压的直流工程,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的企业都全部参与建设。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依托这些工程建设的经验,我们大量特高压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塑料薄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习以为常。但谁能想到,塑料薄膜也隐藏很多“卡脖子”技术?!在光学显示、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高端薄膜产业链存在很多新蓝海。
在韶关的邦固化学,凭激光全息烫印涂料占领全国7成市场,成为薄膜涂料单项冠军。广东省薄膜与设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邦固化学研究院院长薛萌透露,近年研发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导电微球即将实现产业化投产,为大尺寸LED显示、芯片封装提供必需的关键材料。
广东邦固化学研究院院长薛萌:导电微球是一种在微米级尺度的高分子球体表面镀导电金属形成的新材料。它可以制成粒径均一的微球。这种技术难度非常高,属于国家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广东邦固化学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进行的项目合作,就是将导电微球技术进行产业化,制成高端的导电胶产品。它具有独特的各向异性功能。所谓的各向异性,即垂直方向上导电、水平方向上绝缘。它是大尺寸LED显示领域、芯片封装领域必需的关键材料。通过这一种材料,可以实现结构支撑、电路导通以及粘结等功能。
汕头贝斯特突破了被国外垄断的薄膜用功能母料生产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我国高端薄膜领域的重大难题,总经理杨波倍感自豪。
汕头贝斯特总经理杨波:我们贝斯特科技20多年一直专注薄膜用功能母料的研发与国产化。我司薄膜用功能性母料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且市场占有率超过60%。
防粘结母料是双向拉伸薄膜,包括BOPP、BOPET最难的一个节点。如何将微米甚至纳米级的防粘粒子均匀分散在树脂里,是我们这个行业最难的一个难点。我们做了上百次实验,又经过几十次的一直在优化改进后,终于成功开发出了二氧化硅防粘结母料。经过客户上线评价,无论是分散性能还是防粘开卷性能都达到或超越国外母料,迅速占领了市场。
随着整个系列十几年的沉淀,我们现在最自豪的是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离型基膜用防粘结母料,实现了表面粗糙度30纳米以内的有效控制。该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下游高端MLCC基膜的国产化,实现了关键领域补短板作用。
在研发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同时,生产制造上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也在快速推进、普及。这背后,自动化、智能化的设施和装备的生产制造又有怎样的升级发展故事呢?
东莞被誉为“世界工厂”,大量的制造装备需求成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拓斯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从注塑机辅助设备起家,继而转到工业机器人产业,再切入“工业母机”行业,历经了三次转型进化,为中国制造打造智能装备,致力于“让工业制造更美好”。
拓斯达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张朋:我们定位于做易用好用的机器人,所以我们就用了现在的新技术去突破。目前从市场占有率占比来看,接近40%是国产的。那我们要不断把这个份额扩大,争取做到70%是国产。这个难度特别大,所以我们就以易用好用为突破点。
举一个码垛的案例。码垛机器人很多企业都在做。我们得知使用码垛机器人的工人其实是比较一般的工人,这就遇到难题了,卖5台可以,卖10台、20台客户就用不了,他没这么多技术工人,得给他培养技术工人,但是即使给他培养了,他的产值也不足以养这一群技术工人。那怎么办?如何让普通的劳动者也能去调校机器人?我们应用AI技术做了编程,就是一般的任何一个人,哪怕小学文化,都可以调校机器人。现在就做到一键调校,不需要高水平的技术者,而是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干。这个我觉得是特别好的一个应用。
我觉得机器人企业应该利用新技术为各行各业赋能,让更多普通工作者能用机器人,让机器人真的变得易用跟好用。
近年来快递业发展迅猛,据统计我国一年就用掉100亿个纸箱!中国已变成全球第一大波纹纸箱生产国。在佛山南海,矗立着一家全球智能波纹纸箱包装设备龙头——东方精工。东方精工董事、副总裁谢威炜提到,中国虽然是全球波纹纸箱大国,但市场分散现象明显,前十大波纹纸箱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低于10%,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赋能纸箱生产厂商提升生产质量、提升行业集中度方面可发挥空间值得期待。
东方精工董事、副总裁谢威炜:自然而然是要走向以机器设备代人,解放人的生产力,解放人的体力活动。东方精工从自动化设备升级为数字化智能设备,极大的迎合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未来在中国市场东方就有很大的潜力。
亚洲佛斯伯在推出一个新的核心攻关技术,叫可视化检测的基础上实现瓦线运维系统的智能化。它能判断出纸张的克数、胶水的喷量,然后对下游客户采取什么样的纸和什么样克数的胶水能实现最好的能耗比,给你这样的参数。通过这样的过程,能给客户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因我们下游都是纸板厂,他们对成本是相当敏感的。在某一个细节上我们帮他提升了技术,他就可以大幅度成本下降。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除了需要设施和装备等硬件赋能外,还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软件”加持。广东正在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全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字贸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
当前,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达成共识。2023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工业与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共链行动”,推动央企与各类所有制企业互利合作。中山市快车科技作为全国50家“小巨人”企业之一去参加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制造业产业链条补链、强链。
快车科技董事长何灌昌:对于强链和补链,我们利用比较创新的一些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模型、GPT、VR、区块链等等这些技术,来帮客户从生产端的进销存数字化,到生产制造的车间数字化,到产品出厂以后的溯源数字化,以及在营销环节如何更精准触达到用户的营销数字化,到最后他跟客户的反馈让客户进行复购,整个闭环都应该实现数字化。而这个数字化当中,很多关键技术是我们也可以帮他强化的。
目前全国的产业园区大约8万个,智慧园区的建设需求处于井喷期。那么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智慧园区具体怎么来实现?有何标准?如何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呢?飞企互联的智慧园区中台建设项目占全国的34.81%,我们让飞企互联的董事长史玉洁来做介绍。
飞企互联董事长史玉洁:通过制定国标、行标和地标,我们逐步统一大家对智慧园区的认知。真正的智慧园区至少要建成三大体系,就是智联体系、智管体系和智服体系。
过去几年,我们在全国已经落地了1,000多个园区。具体给他们带来哪些价值呢?我想举个例子。比方说深圳的龙岗产服,下面有十几个产业园,我们给他做了一个产业大脑,让深圳龙岗产服可以非常全面地、及时地把握自己下属各个园区的产业链情况,有哪几个方面需要补链强链,有哪几个方面要增加一些新的产业链。目前,这个产业大脑对龙岗产服在产业运营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设计、集成方面,制造业企业自身具有更大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关研究显示,在全球所有的制造企业中服务业收入占出售的收益的30%左右,而全球销售前10%的企业,这一指标超过50%。广东省在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中提出,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培育20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制造业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制造向“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迈进,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白云电气集团在成为电力装备制造龙头后,已经从单一的设备制造商升华到系统集成服务商。白云电气集团副总经理程咏斌举例说,在新能源领域,白云电气集团可提供从电力设计到项目建设再到运维服务的全流程产品与服务。
白云电气集团副总经理程咏斌:第一,白云电气有设计能力。我们做新能源工程,不单纯是做工程、提供产品,我们还有自己的设计院。怎么保证光伏、风力发电效率更加高,这是我们的核心能力。
第二,我们做工程建设。像在新疆、内蒙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占地上千亩的大型光伏、风电工程。那么做项目建设的时候,就能把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带进去,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有先行先试的场景。
第三,我们还做电站建成之后的后端的智能运维。尤其是在新疆、内蒙古,相对来说人员比较稀少,如果在当地靠人去维护的话,是一个十分艰难、成本也很高的事情。那么我们会上一些远程智能运维的手段,借助无人机、机器人做无人值守,来帮助电站进行智能运维。
拓斯达2021年入选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应用”全产业链布局的机器人企业。
拓斯达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张朋:国内大多数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其实是没有被挖掘的。但是我们始终相信,未来要发展,效率一定是第一位的。效率来源于什么?一定是标准化。那机器人就是这一个非标自动化里面最大的标准化。这需要有人去探索,把一个又一个行业的标准化建立起来,那机器人的应用就起来了。
所以我们会在机器人应用上重重地投入资源,把每一个行业用“机器人+”去赋能,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就是“机器人+工作站”,这样机器人的量就会逐渐起来。
比如现在我们做的3C“机器人+”,这以前国外没有做,国内也很少人做,但是我们在这个行业做得比较久,就提炼出一个标准化模型,“机器人+工作站”可以替代人,半年可以回本。今年几个国内的手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都用了我们的机器人。
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逐步提升广东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广东制造不仅走向全国,也走向全球,不仅产品出口,而且产业出海。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卫光生物,是国内首家向国外输出血液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的企业。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血液制品差异化的先锋、全球平台化的生物医药新锐。
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我们和白俄罗斯卫生部形成了合作,把我们的血液制品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输出到白俄罗斯。未来我们会拓展到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些相关国家。那么这是在我国血液制品这个行业第一家技术输出的企业。
我们是很看重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作用。我们现在地处光明科学城,这里集聚了非常多的创新要素。比方说大科学技术装置、大学临床机构(包括深圳医学科学院等),这些都在卫光生命科学园。这里会形成一个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的集聚群,未来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跟生物医药相关的成果。那么我们大家可以在这些成果里边选取相对来说的前景比较好的,跟他们进行深度合作,把这一些产品产业化。
全球化布局生产基地,让中国制造带动世界制造,在鹏鼎控股副总经理兼董秘周红看来,是国际化公司的必然选择。
鹏鼎控股副总经理兼董秘周红:我们目前在大陆主要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在深圳、秦皇岛和淮安。现在在台湾的高雄也有投资建厂,应该在明年会有产能的投放。另外我们在印度也有一个园区,主要是做一些后段的组装。我们规划在泰国还要建一个新的园区。这些都是因应未来服务器和汽车产业的不断成长,来实现用户的要求。
全球化布局也是对国际化公司的一个要求。而且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是很强大的,在未来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我觉得中国制造业占领很重要的地位。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带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个责任吧。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通过自我积累进行发展速度太慢,慢慢的变多的广东制造业企业采用海外并购方式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东方精工原本是一家地方性民营小企业,通过在欧美进行海外并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年营收近40亿元、全球市占率约10%的高度国际化的领先企业。
东方精工2014年至今,先后收购了意大利佛斯伯集团、EDF集团和西班牙狄伦拿等公司,通过海外收购迅速做大做强。
东方精工董事、副总裁谢威炜:东方精工能往海外走出去,首先借助政策、资本的力量。东方假如没有上市,那走出去的话绝大多数都是比较难的,因为这要借助资本的杠杆。那么东方借助了资本的杠杆,我们有了并购的可能。这首先是能进行海外并购的一个基本前提。
第二,作为上市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范。规范对企业的管理是极有帮助的,也就是说有了这样一个标准,我可以放之四海皆准。放到海外运营的话,我们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包括财务管理的规范,包括运营的规范,这样各个国家、地区对这个认知有一个最大的公约数。
比如说我们海外并购的佛斯伯,收购到现在为止,2014年到现在为止大概是9年时间,产值迅猛上涨,收入迅猛稳定。我们的投资现在已经完全回报,同时员工团队稳定,尤其是核心团队基本没有流失,甚至给当地的税收增加有很大贡献。所以东方这些年在海外并购的话比较顺畅。
同时,借助海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说我们不再把自己局限为走出去的概念,而是我们本身就站在全球的中央,是这个概念。
不论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在粤东西北,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合资企业,也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国际化集团,广东制造业企业都迸发出勃勃生机,越做越好,越做越强,为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中塑造战略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成为制造大省,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成为制造强省,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专访澜起科技杨崇和:科创企业要长期积累,不论环境冷暖都要潜心技术、尊重市场
广东最新通知:暂停办理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