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今日相比,未来的乳品会有何不同?随着“双碳”战略写入国策,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饮食业的共识,不断驱动包装材料的可持续创新。第五届食品配方创新论坛于2023年6月在中国成都举行,邀约海内外60余位权威食品创新专家和600余位食品界研发高层共聚交流,围绕食品新工艺、新原料,探讨行业新趋势、新未来,可持续包装成为亮点之一。
伊利创新中心包装研发资深经理曾科代表伊利集团受邀出席会议,面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在双碳背景下的乳品包装创新”主旨报告,阐述了伊利在“双碳”背景下,坚持系统观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集团整体发展布局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展现出健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双碳中国”建设中的担当。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2021年4月8日,《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和《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路线图》正式对外发布。作为中国饮食业第一家发布双碳目标及路线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并面向未来描绘了“零碳”实践新蓝图,这其中,包装创新就是关键的一环。
随着供应链全球化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为避免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慢慢的变多的产品需要层层保护,对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作为全世界乳业五强之一,实现产品包装的全面可持续应用也是伊利“零碳未来”的重要攻关方向之一。为实现从乳品生产到消费的全链路减碳,伊利构建了以全生命周期量化成果(LCA)量化工具为核心的4R+1D包装设计原则:即拒绝不环保包材(REFUSE)、重复利用(REUSE)、可回收(RECYCLE)、轻量化(REDUCE)和可降解(DEGRADABLE)原则,严格要求产品包装达到可再利用、可再循环、可再回收要求,实现产品包装的全面可持续应用。
在REFUSE方面,伊利逐步替代环境不友好的包装材料,推动开发以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为主的包装解决方案。例如将标签材质从PVC替换为环境更友好的聚酯/聚烯烃材质,泡罩材质从PVC替换为环境更友好的聚酯材质等,从全生命周期对塑料产业链进行重塑,充分提升包装材料可循环利用的比例。
在REDUCE方面,伊利率行业之先推出“无印刷、无油墨”的环保牛奶包装,并通过多项先进的技术,减少碳排。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字化系统助力包装精准减量;通过阻隔技术突破助力包装物高值回收;通过超疏技术避免高粘食品在容器内壁的残留,减少食物浪费,有利于后续回收环节的清洗等,从源头上实现包装减量、节材降耗和绿色引领。
在REUSE方面,伊利升级纸箱配材及工艺、优化塑料包装结构,持续减少包装用量、降低碳排放,关注末端治理、推动乳品包装的重复周转利用,更好地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
在RECYCLE方面,伊利积极推动和践行包材的回收再利用。通过全聚烯烃奶粉袋和无铝箔纸基包装,使碳足迹降低30%以上。以新型回收解决方案,助力循环经济和气候中性。
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以2019年为基础,2022年,伊利累计节约用纸14,037吨,累计节约塑料4,217吨,100%的包装箱来自废纸浆的回收利用。预计到2025年,伊利将在中国乳企中率先基本实现包装材料99%可回收,持续引领中国乳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健康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伊利集团致力于发挥行业发挥行业领导力和价值创造力,带动全产业链共同迈向碳中和,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
为实现这一目标,伊利牵头组建全产业链“零碳联盟”,带动上下游协同开展低碳、绿色、环保升级,不断探索全产业链减碳新模式,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使全产业链的能源利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零碳未来贡献行业领先力量。
目前,中国食品行业首个“零碳工厂”、中国奶粉行业前两家“零碳工厂”、中国冷饮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已相继在伊利诞生,5款“零碳”产品,包括中国首款“零碳牛奶”“零碳奶粉”“零碳酸奶”和首款“零碳冰淇淋”也相继问世,标志着伊利踏上多产品线、全产业链迈向零碳的新征程。
同时,从广袤的大自然到老百姓的餐桌,伊利也始终致力于生态保护: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改良了5.5万亩退化草原,实现了“荒漠变绿洲”;在内蒙古阿拉善种植10万棵梭梭树,建立了美丽的“生态墙”;在云南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亚洲象建“食堂”……伊利通过与WWF、中国绿化基金会等权威组织的合作,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故事”。
可持续的能力,代表了企业的未来领导力。未来,伊利将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锚定零碳未来,坚持环保包装材料的研发和创新,持续向世界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经验,与产业链伙伴、消费者一起推动“零碳”实践,促进商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发展,实现“全面价值领先”,为环境添一份绿色,让地球更加纯净。
原题:伊利携可持续包装成果亮相第五届食品配方创新论坛 以绿色创新共赴“零碳”未来